劳动仲裁中的调岗有效性
引言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劳动仲裁中,调岗是常见争议焦点。劳动者调岗后,若认为权益受到侵害,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本文将结合中国的法律,探讨劳动仲裁中调岗的有效性问题。
.jpg)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5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调动劳动者工作岗位,但不得降低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福利待遇。”
有效调岗的条件
依据法律规定,有效调岗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用人单位有调动权:用人单位作为合同一方,享有调动劳动者工作岗位的权利。 未降低劳动报酬或福利待遇:调岗后,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不得低于原岗位。 合理性:调岗应符合生产需要或经营管理上的合理需要,不得出于主观恶意或歧视目的。
无效调岗的后果
如果调岗不符合上述条件,则属于无效调岗。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恢复原岗位或其他救济措施。
举证责任
在劳动仲裁中,对于调岗的有效性,举证责任分配如下:
用人单位:承担证明调岗合法有效的举证责任。 劳动者:承担证明调岗非法无效的举证责任。
劳动仲裁的处理
劳动仲裁委员会在处理调岗争议时,主要审查以下方面:
用人单位调动权限:用人单位是否有合法调动权。 调岗合理性:调岗是否符合生产或经营需要。 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调岗后是否降低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福利待遇。
如果劳动仲裁委员会认定调岗有效,则调岗行为有效;如果认定调岗无效,则裁决恢复劳动者原岗位或给予其他救济。
司法实践
在司法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调岗的判例主要有以下两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5条:“用人单位调动劳动者工作岗位,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后,劳动者不同意,用人单位又不能证明调动属于生产需要或者经营管理需要,劳动者请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11条:“用人单位单方调动劳动者工作岗位,对劳动者未造成损害的,劳动者请求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不予支持。”
结论
根据中国的法律,劳动仲裁中调岗的有效性取决于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无效调岗将受到劳动仲裁的救济。劳动者应充分了解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也应按照法律规定行使调动权,避免与劳动者产生不必要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