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所程序指南
引言
劳动仲裁所是一种专门处理劳动争议的准司法机构。在中国,劳动仲裁作为劳动争议解决的重要途径,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将详细介绍劳动仲裁所的程序,指导劳动者如何有效维护自己的权利。
.jpg)
第一步:申请仲裁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向劳动仲裁所申请仲裁。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当事人有劳动关系; 争议属于劳动仲裁调解范围; 裁决前当事人未达成和解协议。
仲裁申请书应载明以下事项:
申请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和身份证号; 被申请人的姓名、住所和联系方式; 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证据清单。
第二步:送达裁决书
劳动仲裁所收到仲裁申请书后,应当在7日内将裁决书送达当事人。裁决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劳动争议的基本情况; 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仲裁的决定; 仲裁费用的负担。
第三步:开庭
收到裁决书后,当事人应当在指定的时间内到劳动仲裁所参加开庭。开庭时,当事人应当出庭或委托他人代为出庭。
开庭程序一般包括以下环节:
核对当事人身份; 陈述仲裁请求和答辩意见; 出示证据; 质证辩论。
第四步:调解
劳动仲裁所应当在开庭前或开庭中对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员应当制作调解书,并由当事人签名确认。
调解未达成协议的,仲裁员应当及时裁决。
第五步:裁决
劳动仲裁所应当在开庭后30日内作出裁决。裁决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当事人的姓名、住所和联系方式; 劳动争议的基本情况; 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仲裁的裁决; 仲裁费用的负担。
双方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后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证据
劳动者在申请仲裁时应当提供相关证据,以证明自己的仲裁请求。常见的证据包括:
劳动合同; 工资单; 出勤记录; 社会保险缴纳记录等。
费用
劳动仲裁实行受理费预缴制度。申请仲裁的劳动者应当预缴受理费,数额根据争议标的的多少而定。仲裁费最终由败诉方承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温馨提示
劳动者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应当及时向劳动仲裁所申请仲裁。 申请仲裁时,应当准备充分的证据。 劳动仲裁所受理案件后,应当积极配合仲裁程序。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