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职工劳动报酬可以仲裁
引言
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根据其提供的劳动而获得的经济补偿,非职工劳动者同样享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对于非职工劳动者因劳动报酬争议产生的纠纷,我国法律允许通过仲裁程序解决。
.jpg)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非因劳动关系发生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本条法律明确了非职工劳动报酬纠纷可以适用仲裁程序。
仲裁程序
非职工劳动报酬纠纷仲裁程序与职工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申请仲裁:争议一方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 受理仲裁:仲裁委员会审查申请材料并决定是否受理。 立案:申请符合受理条件的,仲裁委员会予以立案。 开庭审理:仲裁庭组成后,根据案情进行开庭审理。 调解:仲裁庭主持当事人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 裁决:调解不成的,仲裁庭做出裁决书,并向当事人送达。
仲裁管辖
非职工劳动报酬纠纷的仲裁管辖由下列因素确定:
合同履行地管辖: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仲裁委员会。 被告住所地管辖:被告住所地仲裁委员会。 争议发生地管辖:争议发生地仲裁委员会。
注意事项
非职工劳动报酬仲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举证责任:申请人负有证明仲裁请求的事实存在的举证责任。 时效限制:仲裁申请应当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仲裁费用:仲裁费用由败诉方承担。 仲裁裁决的效力: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经法定程序生效后,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案例
2020年,某自由职业者受聘为某公司提供网站设计服务。服务完成后,公司拒绝支付劳动报酬。自由职业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经审理,仲裁庭裁决公司应支付劳动报酬。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法院维持了仲裁裁决。
结论
非职工劳动报酬纠纷可以仲裁,通过仲裁程序可以有效解决非职工劳动者因劳动报酬争议产生的纠纷。仲裁程序高效、便捷,有助于维护非职工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