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平均收入的计算方法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一种重要途径。劳动仲裁平均收入的计算方法与中国的有关法律规定息息相关。
法律依据
.jpg)
《劳动法》第85条规定,劳动仲裁裁决书必须明确裁决的事项,包括争议的事实和理由,处理方式和依据的法律、法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释》第18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下列劳动者工资标准:
对于固定月工资的劳动者,以争议发生之日所在月份的固定月工资为准。 对于不固定月工资的劳动者,以争议发生之日所在的前一个月或最近一个月平均收入为准。 对于在用人单位工作不满一月的劳动者,以其实际工作时间或完成工作量的工资收入为准。
计算方法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劳动仲裁平均收入的计算方法如下:
对于固定月工资的劳动者
平均收入 = 争议发生月固定月工资
对于不固定月工资的劳动者
平均收入 = (争议发生前一个月或最近一个月收入总额) / 工作天数
对于在用人单位工作不满一月的劳动者
平均收入 = (实际工作时间工资收入或完成工作量工资收入) / 工作天数
工作天数的计算
工作天数是指劳动者在争议发生前一个月的实际工作天数。如果劳动者在争议发生前一个月内有请假、出差、公休等非工作时间的,不计算在工作天数内。
示例
假设一位劳动者争议发生之日为2023年3月15日,其工资标准为不固定月工资。则其劳动仲裁平均收入的计算方法如下:
计算争议发生前一个月的收入总额: 2023年2月1日 - 2月28日收入:5,000元 计算工作天数: 2023年2月共有28天,刨除法定节假日2天:28 - 2 = 26天 计算平均收入: 5,000元 / 26天 = 192.31元
因此,该劳动者的劳动仲裁平均收入为192.31元。
注意事项
法律规定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休息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工资。因此,劳动者在争议发生前因病或非因工负伤休息期间的工资收入也应计入平均收入的计算。 劳动者因工负伤后,其平均收入的计算方法应当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