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仲裁期限怎么起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11 浏览量:163

劳动仲裁期限的起算

引言

劳动仲裁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劳动争议时,依法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解决争议的一种途径。劳动仲裁期限,即劳动者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时限。

劳动仲裁期限怎么起算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者提出仲裁申请的时间为一年。自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一年,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即发生中断,但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或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限制。

起算时间

劳动仲裁期限的起算时间,取决于以下因素:

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对于一次性侵权行为,如拖欠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等,期限从侵权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 对于持续性侵权行为,如违法延长劳动时间、不支付加班费等,期限从侵权行为开始之日起计算。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劳动者实际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期限开始起算。 劳动者虽然没有实际知道,但根据一般判断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期限也开始起算。

时效中断

如果劳动者在仲裁期限内,以以下方式主张自己的权利,将导致仲裁时效中断:

向用人单位提出书面异议 向工会组织申请调解 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时效中断后,仲裁期限重新计算,从时效中断之日起再延长一年。

终止劳动关系不影响仲裁时效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不影响劳动者申请仲裁的权利。只要劳动争议符合仲裁时效要求,劳动者均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

延迟申请的影响

如果劳动者超过仲裁期限提出申请,劳动仲裁委员会将不会受理。劳动者只能通过其他方式,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例外情况

对于以下情况,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限制: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举证责任

劳动仲裁中,关于仲裁时效的举证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需要证明劳动者超过仲裁期限申请仲裁,才能抗辩劳动者的仲裁请求。

结论

劳动仲裁期限是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保障。劳动者应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并在仲裁期限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用人单位也应注意遵守劳动法律法规,避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