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仲裁不可抗力有用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11 浏览量:820

劳动仲裁中的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受雇人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以雇主或受雇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件影响,致使无法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不受相关法律责任的约束。劳动仲裁中引入不可抗力原则旨在保障当事人在遭遇无法预见、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外部因素影响时,免受法律责任追究。

中国法律对不可抗力的规定

劳动仲裁不可抗力有用吗

中国《合同法》第11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22条进一步明确,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在劳动仲裁中,不可抗力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形:

1. 劳动合同履行客观上不能实现,例如因天灾、战乱导致工作场所被毁或工作任务无法完成。 2. 劳动合同履行虽不完全无法实现,但履行成本过高或履行效果难以保证,例如因重大疫情导致交通中断或人员隔离,无法正常生产经营。

不可抗力的举证责任

劳动仲裁中,主张不可抗力的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5条,当事人对自己主张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支持。因此,主张不可抗力的当事人应提供相关证据证明:

事件客观存在且符合不可抗力的定义(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 事件对劳动合同履行产生了影响; 事件影响的程度与免除责任的范围之间具有合理关联性。

不可抗力的适用范围

不可抗力原则适用于劳动合同履行的全部范围,包括工资支付、工作时间安排、劳动条件改善等方面。在劳动仲裁中,不可抗力可作为以下抗辩事由:

雇主未按时支付工资。 受雇人未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劳动合同因不可抗力原因解除。 雇主主张受雇人违反劳动纪律解雇赔偿金免除。

不可抗力的合理利用

不可抗力原则不应被滥用,以免损害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劳动仲裁实务中,主要有以下需要注意的方面:

证据充分性:不可抗力的事实必须有充分证据支持,不能仅凭当事人主观陈述或猜测。 范围界定:不可抗力仅能免除在不可抗力事件直接影响期间内无法履行的义务。 因果关系:不可抗力事件必须与劳动合同履行不能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履行义务剩余部分:在不可抗力影响部分免除责任的同时,其他不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义务仍应继续履行。

总而言之,劳动仲裁中的不可抗力原则旨在保障当事人在遭遇不可预见的外部因素影响时免受法律责任追究。但其适用范围和条件受到严格限制,当事人应合理利用并充分举证,避免滥用和损害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