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
引言
劳动仲裁是中国解决劳资纠纷的重要机制。它通过公正、廉洁、高效的方式,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企业的合法利益。本文将围绕劳动仲裁的读写、法律基础和程序展开讨论。
.jpg)
读写
"劳动仲裁"的读音为 láodòng zhòngcái。其汉字拆解为:"劳"(劳动)、"动"(运动、行动)、"仲"(调解、和解)、"裁"(裁决、判决)。
法律基础
中国劳动仲裁的法律基础主要体现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该法规定了劳动仲裁的性质、原则、程序和救济措施,为劳动仲裁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
管辖范围
劳动仲裁的管辖范围包括:
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加班加点加班费、绩效奖金、解雇费等劳动争议; 用工形式和期限争议;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争议; 社会保险争议; 劳动合同履行争议; 劳动关系终止争议。
程序
劳动仲裁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提交申请: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向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 2. 受理登记:仲裁委员会对仲裁申请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登记。 3. 组织仲裁:仲裁庭由一名仲裁员或若干名仲裁员组成,对劳动争议进行调查、调解和裁决。 4. 调解:仲裁庭在开庭审理前,应当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 5. 开庭审理: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庭应当开庭审理。当事人可以提供证据、陈述意见、进行辩论。 6. 裁决:仲裁庭根据查明的事实和法律,对劳动争议作出裁决。仲裁裁决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一般不得上诉。
救济措施
对不服劳动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应当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对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全面审查。
特点
劳动仲裁具有以下特点:
专门性:专设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处理劳动争议,具有专业性强、熟悉劳动法律法规的特点。 快捷性:仲裁程序相对简便,审理时限短,能够快速解决劳动争议。 公正性:仲裁员由政府、工会、用人单位和专家共同组成,能够保障仲裁的公正性。 强制性:仲裁裁决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一般不得上诉,具有强制执行力。
结语
劳动仲裁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促进劳资和谐的重要机制。其专业、快捷、公正的特点,有效保障了劳动关系的稳定发展。通过了解劳动仲裁的讀寫、法律基礎和程序,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