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仲裁期间有工资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10 浏览量:659

劳动仲裁期间工资支付

引言 劳动争议是雇佣关系中常见的问题。当雇主和雇员之间出现纠纷时,劳动仲裁是解决争议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劳动仲裁期间雇员是否有权获得工资,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将探讨中国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阐明劳动仲裁期间是否支付工资的问题。

法律规定 《劳动法》第85条规定,劳动者依法申请劳动仲裁,可以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享受劳动报酬。这意味着,在劳动仲裁期间,雇员有权获得工资。

劳动仲裁期间有工资吗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4条进一步明确,“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后,在争议解决前,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司法实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司法解释(四)第22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这表明,即便在劳动仲裁期间,雇主仍需按时足额支付工资。

例外情况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88条,如果劳动者对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裁决提起上诉,并且上级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撤销了原仲裁决定,则雇主不承担支付期间工资的责任。

如果劳动者被认定承担仲裁责任,例如提供虚假证据或干扰仲裁程序,仲裁机构可以裁定不支付其期间工资。

计算期间 劳动仲裁期间工资的计算从雇员申请劳动仲裁之日起至争议解决之日止。争议解决一般包括仲裁裁决或调解书生效。

具体标准 劳动仲裁期间的工资标准通常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如果劳动合同未明确规定,则可以根据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或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确定。

支付方式 劳动仲裁期间的工资应当按时足额支付给劳动者。雇主可以通过银行转账、现金支付或其他合法方式进行支付。

未支付工资的法律责任 如果雇主未按规定支付劳动仲裁期间的工资,劳动者可以向仲裁机构提起申诉。仲裁机构可以责令雇主补发工资,并承担滞纳金等法律责任。劳动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雇主承担违约责任。

总结 根据中国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劳动者在劳动仲裁期间有权获得工资。雇主负有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义务,除非有法定例外情况。未支付工资将导致雇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在劳动仲裁期间,雇主应积极履行支付工资的义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