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绕过仲裁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我国,劳动争议处理通常遵循仲裁前置程序,即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需要先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只有在对仲裁结果不服或者仲裁未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裁决的情况下,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劳动者可以绕过仲裁程序,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定例外情形
.jpg)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三条规定了以下法定例外情形,劳动者可以绕过仲裁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或决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 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未能在三十日内作出裁决的; 仲裁委员会超过三十日未向当事人送达仲裁裁决书的; 对仲裁裁决不服申请复议后,复议机关在六十日内未作出复议决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请求确认劳动关系存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支付加班费和工资报酬等事项的,不属于仲裁前置程序的范围,劳动者可以绕过仲裁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直接向法院起诉的条件
劳动者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属于法定例外情形,或者不属于仲裁前置程序的范围; 起诉前已向用人单位提出主张,用人单位拒绝或者未在15日内答复的; 符合相关诉讼时效规定。
直接起诉的注意事项
劳动者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提交起诉状时,应附上相关证据材料,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记录、社保缴纳记录等。 诉讼请求应当明确具体,包括要求用人单位履行的义务和赔偿项目。 法院受理案件后,可以直接开庭审理,也可以先行调解。 一审败诉后,如果符合上诉条件,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结束语
在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中,劳动者绕过仲裁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情况较为少见。在法定例外情形下,劳动者可以依法行使绕过仲裁的权利,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过,劳动者在行使该权利时,应注意满足相关条件和注意事项,以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