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办理劳动合同仲裁程序
引言 劳动合同仲裁是一种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争议的有效途径。在中国,劳动合同纠纷仲裁由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本文将详细阐述办理劳动合同仲裁程序的步骤和要求。
程序步骤
.jpg)
1. 仲裁申请 劳动者需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 仲裁申请应包含以下信息:劳动者的姓名、住所、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证明、争议事实和请求等。
2. 仲裁受理 仲裁机构收到仲裁申请后,将审查申请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如果符合条件,仲裁机构会向用人单位送达仲裁通知书,并告知其答辩日期。
3. 答辩 用人单位应在收到仲裁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仲裁机构提交答辩状。 答辩状应包含答辩人的姓名、住所、对争议事实的陈述和答辩理由。
4. 开庭审理 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和案情需要,可以组织开庭审理。 庭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陈述意见、提交证据和进行辩论。
5. 举证 当事人应当对自己主张的事实提供证据。 证据可以包括书面证据、证人证言、物证等。
6. 调解 仲裁机构在审理过程中,可以主持调解,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7. 仲裁裁决 调解不成的,仲裁机构将根据查明的案件事实和法律依据,作出仲裁裁决。 仲裁裁决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8. 裁决执行 仲裁裁决生效后,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 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提示
劳动者在办理仲裁程序时,可以寻求律师或劳动监察部门的帮助。 仲裁费用由申请人预缴,但如果仲裁机构认为用人单位有过错,可以要求其承担仲裁费用。 仲裁裁决可以通过书面、电话或网络等方式送达当事人。 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