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工伤提起劳动仲裁
工伤认定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九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jpg)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遭受他人侵害致使受到伤害的; 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遭受事故伤害的;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救助危难人员遭受事故伤害的;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其他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工伤认定程序
工伤认定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工伤事故发生后,职工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 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工伤事故情况,并作出认定结论; 职工或用人单位对认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认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复核。
劳动仲裁的前提
当职工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或者用人单位未及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职工可以提起劳动仲裁。但应注意以下前提条件:
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存在工伤事故事实;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未作出工伤认定结论,或者对认定结论提出复核后仍不服。
劳动仲裁的流程
劳动仲裁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 仲裁委受理仲裁申请后,启动仲裁程序; 仲裁委组织双方进行调查、取证和庭审; 仲裁委作出仲裁裁决。
仲裁裁决的效力
劳动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在认定工伤提起劳动仲裁的实践中,需注意以下事项:
及时收集证据:工伤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收集工伤情况、伤情证明等证据,以便仲裁时使用。 积极参加仲裁:职工应积极参加劳动仲裁,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提供证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正确对待仲裁裁决: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应尊重仲裁裁决,如不服可依法提起诉讼。 及时申诉或提起诉讼:对仲裁裁决或法院判决不服的,应及时向上一级仲裁机构或法院申诉或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认定工伤提起劳动仲裁是一项重要的法律途径,能够帮助职工维护自己的工伤权益。在实践中,职工应积极主动地收集证据,积极参加仲裁和诉讼,正确对待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