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仲裁开庭证据合法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09 浏览量:136

劳动仲裁开庭证据合法性

前言

证据合法性是劳动仲裁中保障当事人正当权益的关键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劳动仲裁开庭中判断证据的合法性,并分析相关法律依据。

劳动仲裁开庭证据合法吗

证据合法性的定义

证据合法性是指证据的取得、收集、保存和使用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求。证据的合法性关系到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影响劳动仲裁裁决的公正性。

中国法律对证据合法性的规定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31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和有关证据材料。第54条规定,劳动仲裁庭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作出裁决,事实以证据为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64条对证据合法性进行了进一步规定,要求当事人对其提交的证据承担举证责任,并对其合法性负责。

劳动仲裁开庭证据合法性的认定

1. 书面证据

劳动仲裁开庭中常见的书面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电子邮件、微信聊天记录等。这些证据应符合以下要求:

由有权机关或人员制作或出具; 与案件事实有关; 内容真实、合法。

2. 物证

包括实物、模型、照片、录音录像等。物证应符合以下要求:

与案件事实有关; 来源合法; 能够证明案件事实。

3. 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指证人对案件事实的陈述。证人证言应符合以下要求:

证人具有独立的记忆力和叙述能力; 证言与案件事实有关; 证人无伪证嫌疑。

4. 鉴定意见

鉴定意见是指鉴定人对案件事实的专业性判断。鉴定意见应符合以下要求:

由具备相应资格的鉴定人作出; 鉴定程序合法; 鉴定意见科学、客观。

5. 其他证据

其他证据是指不属于上述四类的证据,但与案件事实有关的材料。其他证据应符合以下要求:

真实、合法; 能够证明案件事实。

证据合法性审查

劳动仲裁庭在审查证据合法性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形式审查原则:审查证据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要件。 实质审查原则:审查证据是否与案件事实有关,是否真实、可靠。 排除非法证据原则:非法取得的证据应排除在证据之外。

证据非法性的后果

如果劳动仲裁开庭中提供的证据不合法,将导致以下后果:

无法作为证据使用,不得作为裁决依据; 当事人可能承担伪造、变造证据的民事或刑事责任。

结语

劳动仲裁开庭证据的合法性是确保劳动仲裁公平公正的关键。当事人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提交合法有效的证据,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仲裁庭应严格审查证据的合法性,排除非法证据,以保证裁决的公正性。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