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期间处理方法
一、收集证据
在劳动仲裁前,应积极收集与争议相关的所有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单、打卡记录、工作日志、电子邮件、短信等。同时,可向同事、上级或第三方索取证人证言。
.jpg)
二、选择仲裁委员会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仲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当事人可选择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一般为住所地或用工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
三、提交仲裁申请
劳动仲裁申请书应包括: 申请人的基本信息 被申请人的基本信息 仲裁请求 争议事实和理由 证据清单
四、参加仲裁程序
仲裁程序分为: 调解阶段:仲裁员会主持双方调解,力求达成和解协议。 仲裁阶段:若调解不成功,则进入仲裁阶段,仲裁员根据证据和法律法规做出裁决。
五、仲裁裁决
仲裁裁决一般在60天内作出,并具有强制执行力。裁决内容包括: 争议事实的认定 法律依据 仲裁结果
六、不服裁决
若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天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具体处理建议
收集证据:收集证据应全面且及时,确保证据真实性。 委托代理:若当事人自身缺乏专业法律知识,可考虑委托律师代理。 积极配合:积极参加仲裁程序,如实提供证据,陈述意见。 文明礼貌:仲裁过程中应保持文明礼貌,尊重仲裁员和对方当事人。 及时提起诉讼:若不服仲裁裁决,应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诉讼。
仲裁期间当事人应保持冷静理性,不应做出过激行为,以免影响仲裁结果。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