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证据调取:中国法律指南
在劳动仲裁中,证据是至关重要的。掌握相关证据有助于仲裁庭做出公正的裁决。本章将探讨在中国法律下,劳动仲裁证据的调取程序。
劳动仲裁法的规定
.jpg)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中国劳动仲裁领域的主要法律。该法规定了劳动仲裁证据的调取程序。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四条规定:“仲裁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可以向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
第十五条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提供证据。仲裁庭对拒绝提供证据或者不如实提供证据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履行提供证据的义务或者予以罚款。”
证据调取程序
劳动仲裁证据调取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提出申请:当事人可以向仲裁庭提出调取证据的申请。申请应明确具体证据的名称、来源和内容。 2. 仲裁庭审查:仲裁庭审查申请,决定是否同意调取证据。仲裁庭有权拒绝调取与案件无关或明显不相关的证据。 3. 调取证据:仲裁庭批准后,由工作人员到有关单位或个人调取证据。 4. 提交证据:调取的证据应及时提交仲裁庭。仲裁庭对证据进行审查,并作为案件审理的依据。
相关单位和个人的义务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有关单位和个人有义务提供证据。拒绝提供证据或不如实提供证据将受到仲裁庭的制裁。
证据保护
仲裁庭对调取的证据负有保密义务。相关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仲裁庭对涉及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证据保密。
常见证据类型
劳动仲裁中常见的证据类型包括:
书面文件(例如合同、工作记录、工资单) 电子证据(例如电子邮件、短信) 证人证言 实物证据(例如机器或设备)
证据举证责任
劳动仲裁中,举证责任分配如下:
主张事实者有举证责任:主张某一事实的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该事实的存在。 负有法定义务者有举证责任:负有法定义务的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履行该法定义务的情况。
结语
证据调取是劳动仲裁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熟练掌握证据调取程序对于当事人获得公正裁决至关重要。仲裁庭有权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调查取证,相关单位和个人有义务提供证据。仲裁庭对证据负有保密义务,并对证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