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付与劳动仲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称为工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对工伤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
工伤赔付途径
.jpg)
一般而言,工伤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途径获得工伤赔付:
1. 直接与用人单位协商: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直接协商赔偿事宜。如果协商一致,双方可签署工伤赔偿协议,明确赔偿金额及支付方式。 2. 申请工伤认定: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无法协商一致,劳动者可以向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对事故或疾病是否属于工伤进行调查,并出具工伤认定书。 3. 劳动仲裁:如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工伤认定有争议,或者用人单位拒不执行工伤认定结论,劳动者可以向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程序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非诉讼程序,程序相对简便快捷。劳动仲裁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提交仲裁申请:劳动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書,载明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 2. 立案审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查仲裁申请书,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 3. 指定仲裁员:仲裁委员会指定一名或多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 4. 开庭审理:仲裁庭开庭审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质证。 5. 调查取证:仲裁庭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调查取证。 6. 调解:仲裁庭可以在当事人的同意下,组织调解。 7. 裁决:仲裁庭审理后,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
裁决效力
劳动仲裁裁决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应按时足额履行赔偿义务。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裁决,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工伤认定的时效为一年,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患职业病或者遭受事故伤害之日起计算。 2. 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计算。 3. 劳动者在申请工伤认定或劳动仲裁时,应当提供必要的证据证明其工伤事实。 4. 如果劳动者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收到裁决书后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