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可以仲裁吗?中国的法律规定
引言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在遇到劳动争议时,仲裁是一种常见的解决途径。中国法律明文规定,劳动争议可以仲裁,并对仲裁程序和仲裁机构做出了具体规定。
.jpg)
一、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因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仲裁机构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处理劳动争议的专门机构。 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用人单位代表和劳动者代表组成。
三、仲裁程序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争议未果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后,会组成仲裁庭进行审理。 仲裁庭在审理过程中,会采取证据交换、询问当事人、开庭辩论等方式查明事实。 仲裁庭经过审理后,会做出仲裁裁决。
四、仲裁裁决
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对当事人双方均有约束力。 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仲裁的适用范围
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劳动争议均可以仲裁。 《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下列劳动争议不适用仲裁: 因确认劳动关系引起的争议; 因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引起的争议; 因除名、开除、降级处分引起的争议; 工会组织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 法律、法规规定由劳动行政部门处理的争议。
六、仲裁的优点
仲裁具有专业性强、程序简便、费用低廉、效率较高等优点。 仲裁裁决一般具有最终性,当事人不得反悔。
七、仲裁的缺点
仲裁不公开进行,不利于公众监督。 仲裁员的素质和能力可能存在差异,影响裁决的公正性。
结论
在中国,劳动争议可以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专门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具有专业性强、程序简便、费用低廉、效率高等优点。但仲裁也存在不公开进行、仲裁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缺点。劳动者在选择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时,应结合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