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提起劳动仲裁程序
在异地工作时,如果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劳动者可以依法提起劳动仲裁。本文将围绕中国法律,介绍异地提起劳动仲裁程序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管辖权
.jpg)
劳动争议仲裁适用属地管辖原则,即应当由劳动者住所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通常为工作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
对于异地劳动者,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十二条的规定,可以在住所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仲裁申请
劳动者要提起劳动仲裁,首先需要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仲裁申请书应载明以下内容:
1. 申请人(劳动者)和被申请人(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 2. 仲裁请求 3. 事实和理由 4. 证据材料
仲裁申请书可以通过邮寄、传真或亲自送达的方式提交。
三、受理与立案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后,会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将在7日内决定立案受理。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会在15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
四、开庭审理
仲裁委员会立案后,会指定仲裁员组成仲裁庭。仲裁庭会根据申请人提交的证据和双方当事人的陈述进行审理。
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劳动者可以提交证据、陈述事实和理由,并对用人单位的答辩进行辩驳。
五、调解与裁决
仲裁庭审理结束后,会根据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仲裁庭会制作调解书。
如果调解不成功,仲裁庭会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依据,制作裁决书。裁决书一经送达双方当事人,即发生法律效力。
注意事项
1. 仲裁时效:劳动者从得知仲裁请求之日起一年内申请仲裁。逾期申请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 证据收集:劳动者提起仲裁时,应提供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等相关证据,以支持自己的仲裁请求。 3. 异地仲裁的便利性:异地仲裁可能会产生交通费、住宿费等额外费用。劳动者在选择仲裁地点时,应综合考虑便利性和成本。 4. 法律援助:如果劳动者经济困难或举证能力有限,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或工会寻求法律援助。
附: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十二条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适用属地管辖原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下列劳动人事争议: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时间、休假、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待遇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人事争议。
劳动者可以向本规则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当事人也可以向劳动合同履行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