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属于劳动保险吗?
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工伤被明确纳入劳动保险范畴。劳动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建立的,由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负担费用,对劳动者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进行补偿、医疗、康复等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的法律依据
.jpg)
工伤保险在中国的法律依据主要有《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
《社会保险法》第七条明确规定:“劳动者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第一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工伤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的制度。”
工伤保险的赔偿范围
工伤保险赔偿范围包括:
医疗费用:包括工伤后的医疗、康复、护理等费用。 工伤津贴:在治疗期间,劳动者无法从用人单位获得工资的,可领取工伤津贴。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者因工伤导致残疾的,可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伤残津贴:劳动者因工伤导致丧失工作能力的,可领取伤残津贴。 死亡抚恤金:劳动者因工伤死亡的,其家属可获得死亡抚恤金。
工伤认定程序
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后,应当在30日内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应当在收到申请后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进行工伤认定调查,并在60日内作出相关决定。
工伤责任认定
工伤责任分为工伤和非工伤。
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 非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外,因个人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
结语
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工伤属于劳动保险范畴,由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负担费用。工伤保险为劳动者因工伤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