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不执行怎么办?
在劳动纠纷中,劳动者通过劳动仲裁获得胜诉判决后,若用人单位拒不执行,劳动者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jpg)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6条,劳动仲裁裁决书自发出之日起具有执行力。劳动者可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立案,法院经审查后予以执行。
申请强制执行程序:
1. 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包括劳动仲裁裁决书、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信息等。 2. 填写执行申请表格。 3. 支付执行费。 4. 法院审查受理。
二、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9条,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或者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导致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投诉程序:
1. 提交书面投诉材料,包括劳动仲裁裁决书、被投诉人信息、投诉事实及理由等。 2. 劳动行政部门受理并调查核实。 3. 根据调查结果,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违法行为,并可处以罚款。
三、申请劳动关系监督检查
劳动者可向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劳动关系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人员会对用人单位是否存在拒不执行劳动仲裁裁决书的行为进行调查,并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
四、申请司法救助
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可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司法救助。法律援助机构将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包括协助申请强制执行、催促用人单位履行义务等。
五、其他途径
协商谈判:劳动者可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谈判,争取和平解决纠纷。 向工会求助:工会组织可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社会舆论监督:通过媒体曝光、网络平台维权等方式,施加社会舆论压力,促使用人单位履行义务。
需要注意的是: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为一年,自劳动仲裁裁决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申请行政投诉或者劳动关系监督检查的期限为六十日,自用人单位拒不执行之日起计算。 劳动者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应注意收集证据,如劳动仲裁裁决书、催收函、用人单位拒不执行的证明等,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