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后未发薪资的应对措施
概述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法定途径。在仲裁过程中,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仲裁裁决中的工资,劳动者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维权。
.jpg)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裁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违法或者仲裁程序有重大瑕疵,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撤销裁决,发回原仲裁委员会重新裁决。”
维权途径
1. 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劳动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仲裁裁决。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会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如冻结用人单位的银行存款或查封扣押其财产。
2. 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行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并责令其限期支付工资。
3. 向工会组织求助
工会组织是劳动者的合法代表。劳动者可以向工会组织求助,由工会组织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涉和协商,敦促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4. 申请劳动关系解除
如果用人单位长期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劳动关系解除。仲裁机构裁决解除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应一次性支付拖欠的工资和其他经济补偿。
5. 向司法机关报案
如果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工资,情节严重,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劳动者可以向司法机关报案。司法机关会依法追究用人单位的刑事责任。
注意事项
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时,应提交仲裁裁决书、申请执行书和相关证据材料。 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时,应提供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证明,如工资条、银行流水等。 工会组织可以代表劳动者提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申请劳动关系解除时,劳动者应提供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证据和证据清单。 向司法机关报案时,劳动者应提供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证据,如催告函、法院判决等。
案例分析
在某劳动仲裁案件中,仲裁机构裁决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然而,用人单位未按时执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依法查封了用人单位的银行存款,并冻结了其法人代表的个人财产。最终,用人单位支付了拖欠的工资及相关利息。
结论
劳动仲裁后未发薪资,劳动者可以采取多种途径维权。通过积极维权,劳动者可以有效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