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仲裁可以异地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04 浏览量:427

劳动仲裁异地仲裁的法律依据与适用

一、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因履行劳动合同发出的争议可以依照本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仲裁可以异地吗

第二十四条规定:"仲裁委员会管辖本辖区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二、仲裁异地的适用范围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劳动仲裁原则上应在劳动争议发生地仲裁委员会管辖的范围内进行。但下列情形,可以异地仲裁:

1. 用人单位注册地与实际用工地不一致

例如,用人单位注册地在北京,但实际用工地位于上海。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以向上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 劳动合同约定仲裁地

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仲裁地,并且该仲裁地具有管辖权,劳动争议可以在约定的仲裁地仲裁。

3. 当事人协商一致

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在约定的仲裁地仲裁。

4. 法律特别规定

例如,《关于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规定》第十八条规定,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的争议,可以向农民工务工地所在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三、异地仲裁的程序

1. 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书

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并附相关证据材料。

2. 受理与组成仲裁庭

仲裁委员会审查申请后,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并组成仲裁庭。

3. 开庭审理

仲裁庭依法开庭审理,当事人可以提出证据、质证、辩论。

4. 调解与裁决

仲裁庭可以通过调解方式解决争议,调解不成的,进行裁决。裁决对当事人具有强制执行力。

四、异地仲裁的利弊

优点:

方便当事人参加仲裁,避免异地奔波带来的不便。 有利于解决跨地区劳动争议,避免管辖权冲突。

缺点:

增加仲裁委员会的调查取证难度。 可能因异地执行而影响裁决的实际效果。

五、注意事项

确定管辖权有争议时,由上级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指定仲裁委员会管辖。 当事人在异地仲裁中,应注意异地仲裁委员会受理范围、仲裁费用等事项。 裁决执行时,如果用人单位在异地没有财产,可能影响裁决的实际执行。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