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仲裁脱岗后怎么办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03 浏览量:648

脱离劳动岗位后的劳动仲裁

导言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渠道。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劳动关系产生争议时,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劳动者可能因脱离劳动岗位而影响劳动仲裁的进行。

脱离劳动岗位的影响

劳动仲裁脱岗后怎么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劳动者未经用人单位同意,擅自离岗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脱离劳动岗位的劳动者可能会面临以下后果:

劳动关系终止: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解除劳动合同,导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终止。 经济损失:劳动者无法正常工作,将失去工资收入和其他经济利益。 就业困难:脱离劳动岗位一段时间后,劳动者可能面临再就业困难,影响其职业生涯发展。

劳动仲裁的适用范围

即使劳动者脱离了劳动岗位,仍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下列劳动争议: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因除名、辞退和解除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发生的争议; 因职业病、工伤事故、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因执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脱离劳动岗位后的仲裁程序

劳动者脱离劳动岗位后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注意以下程序:

1. 收集证据:收集足以证明劳动关系存在以及争议事实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等。 2. 提交仲裁申请: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并附上相关证据。 3. 等待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查仲裁申请书,决定是否受理。 4. 开庭审理:如果仲裁申请书被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组织开庭审理。 5. 裁决:仲裁委员会根据审理情况作出裁决,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特殊情况下的仲裁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劳动者脱离劳动岗位,也能申请劳动仲裁:

用人单位违法解雇劳动者: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争议发生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即使劳动者已经离岗,但争议发生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仍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争议属于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方面:即使劳动关系已经终止,但争议涉及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方面,劳动者仍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结语

劳动者脱离劳动岗位会对劳动仲裁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劳动者丧失了申请劳动仲裁的权利。劳动者应及时收集证据,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