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职工档案会记录劳动仲裁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03 浏览量:862

职工档案会记录劳动仲裁吗?

引言

职工档案是单位为管理职工而建立的档案,通常包含职工的基本信息、工作履历、职业资格、劳动合同等资料。劳动仲裁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时,通过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解决的法律程序。职工档案中是否会记录劳动仲裁呢?本文将结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探讨。

职工档案会记录劳动仲裁吗

法律依据

《劳动法》并未明确规定职工档案中是否要记录劳动仲裁。但《档案法》第八条规定,档案的种类由国家统一规定。因此,具体是否将劳动仲裁记录在职工档案中,由国家相关部门或行业标准规定。

相关规定

目前,有关部门尚未出台专门针对职工档案记录劳动仲裁的规定。但在《人事档案管理办法》(国人发〔2014〕32号)中,有以下相关规定:

第十六条:人事档案材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瞒或者歪曲事实。 第十八条:人事档案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涂改、伪造、销毁、丢失或者泄露。

实践中的处理

在实践中,不同单位对是否将劳动仲裁记录在职工档案中的做法不尽相同:

不记录:部分单位认为,劳动仲裁属于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并未改变职工的个人资料或工作履历,因此不将其记录在职工档案中。 部分记录:部分单位会在职工档案中记录劳动仲裁的事实,但不会详细记录仲裁的具体内容和结果。 详细记录:少数单位会将劳动仲裁的详细内容和结果记录在职工档案中,作为职工履历的一部分。

影响因素

单位是否将劳动仲裁记录在职工档案中的决定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单位性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一般会更注重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用人制度:实行聘用制或合同制等灵活用工制度的单位可能更倾向于不记录劳动仲裁。 档案管理理念:档案管理部门的理念和取证习惯也会影响记录与否的决定。

利弊分析

将劳动仲裁记录在职工档案中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

方便查阅:单位可以快速了解职工的劳动仲裁经历,有利于进行人事管理和决策。 维护权益:在劳动者因仲裁结果而再次维护权益时,档案记录可作为证据。

缺点:

影响隐私:劳动仲裁涉及个人敏感信息,记录在档案中可能侵犯职工隐私。 增加心理负担:劳动仲裁记录可能会给职工带来心理负担,影响其后续的求职和发展。

建议

综合考虑利弊,建议单位在记录职工档案时,采取以下原则:

尊重隐私:不记录劳动仲裁的具体内容和结果。 保留事实:记录劳动仲裁的事实,包括仲裁的起因、时间等。 分级管理:对具有重大影响的劳动仲裁,可考虑在相关人事档案或管理文件中单独记录。

结语

职工档案是否记录劳动仲裁是一个实践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单位在处理此问题时,应充分考虑法律规定、实际情况和职工的隐私保护等因素,做出合理的决定。建议采取分级管理的原则,一方面保障单位的档案管理需求,另一方面保护职工的隐私和合法权益。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