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后是否需要劳动仲裁
工伤鉴定是确定劳动者是否遭受工伤的重要程序,对劳动者的工伤待遇、赔偿责任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在工伤鉴定后,如果劳动者对鉴定结果不满意或认为用人单位未履行应有的工伤待遇义务,则可以考虑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依据
.jpg)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五条,劳动者因工伤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由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织鉴定。劳动者对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上一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复核。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因工伤引起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何时需要劳动仲裁
以下情况可能需要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对工伤鉴定结果有异议,认为鉴定不公正或不准确; 用人单位未履行工伤待遇义务,如未支付工伤待遇、未安排劳动者进行工伤康复等;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工伤赔偿金额、责任划分等产生争议。
劳动仲裁程序
劳动仲裁的程序主要包括:
提交仲裁申请:劳动者需要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受理案件: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将通知用人单位,并安排双方进行调解。 审理仲裁: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委员会将组织双方进行公开听证,并做出仲裁裁决。
仲裁裁决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当事人一方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建议
在工伤鉴定后,劳动者应仔细审查鉴定结果,并及时咨询相关法律专业人士。如果认为鉴定结果不公正或用人单位未履行工伤待遇义务,建议尽快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注意事项
申请劳动仲裁应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一般为工伤鉴定结果出来后60日内。 申请仲裁时,劳动者应提供工伤认定书、鉴定结论书、医疗费用单据、工资收入证明等相关证据。 仲裁费用一般由申请人承担,但如果仲裁委员会裁决用人单位败诉,则用人单位应承担仲裁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