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未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仲裁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02 浏览量:259

未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仲裁吗?

引言 仲裁是一种解决劳动争议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劳动合同尚未解除时,职工是否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存在争议。本文将结合中国的法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中国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五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

未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仲裁吗

判例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中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尚未解除,劳动者请求支付工资报酬、福利待遇或者其他劳动报酬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仲裁实践 根据仲裁实践,对于未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仲裁机构一般情况下会受理其仲裁申请,但会对仲裁范围进行限制。具体而言,仲裁机构通常只受理涉及工资、福利、劳动报酬等与劳动关系密切的争议,而不会受理涉及解除劳动合同的争议。

仲裁条件 根据法律规定和仲裁实践,未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申请仲裁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争议; 争议属于仲裁受理范围; 符合仲裁时效要求。

争议类型 未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可以申请仲裁的争议类型主要包括:

工资报酬争议:如拖欠工资、克扣工资等; 福利待遇争议:如未提供或提供不符合标准的福利待遇等; 劳动报酬争议:如未支付加班费、高温补贴等。

仲裁流程 符合仲裁条件的职工可以通过以下流程申请仲裁:

向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书; 提交仲裁证据材料; 参加仲裁庭审; 等待仲裁裁决。

仲裁结果 仲裁机构受理仲裁申请后,会进行调查取证并组织仲裁庭审。仲裁庭审结束后,仲裁机构会根据事实情况和法律规定做出仲裁裁决。仲裁裁决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解除劳动合同的仲裁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涉及解除劳动合同的争议,职工一般需要在解除劳动合同后才能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这是因为解除劳动合同会终止劳动关系,只有在劳动关系终止后,职工才有资格申请仲裁解除劳动合同的纠纷。

结论 根据中国的法律和仲裁实践,未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可以申请仲裁,但仲裁范围主要限于工资、福利、劳动报酬等与劳动关系密切的争议。对于涉及解除劳动合同的争议,职工一般需要在解除劳动合同后才能申请仲裁。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