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仲裁工资不发可以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4-02 浏览量:956

根据中国法律,劳动仲裁工资不发可以吗?

前言

工资是雇佣关系中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是劳动者劳动价值的体现。当劳动者遇到工资拖欠等问题时,劳动仲裁是解决这类纠纷的有效途径。本文将探讨根据中国法律,劳动仲裁工资不发是否可行。

劳动仲裁工资不发可以吗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50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72条规定,“劳动者在劳动争议仲裁前已向人民法院申请仲裁,人民法院作出对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裁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该劳动争议仲裁申请。”

由此可见,法律明确禁止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遇到工资拖欠问题,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劳动仲裁程序

劳动仲裁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申请仲裁:劳动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 2. 立案审查:劳动仲裁委员会对申请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的裁定不予受理。 3. 组织开庭:劳动仲裁委员会组织开庭,双方当事人陈述事实和理由,举证质证。 4. 调查取证:劳动仲裁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调查取证。 5. 调解:劳动仲裁委员会主持调解,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6. 裁决:调解不成的,劳动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裁决。

裁决的效力

劳动仲裁的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用人单位必须按照裁决的内容给付工资等经济补偿金。

仲裁后仍不发的处理

如果用人单位在裁决后仍不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对劳动仲裁裁决的执行,不另行审理。

例外情况

在特殊情况下,劳动仲裁工资不发也是可以的。例如:

用人单位因不可抗力或者经营困难暂时无法支付工资。 劳动者违纪或者停工,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扣发了工资。

上述例外情况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且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

结论

根据中国法律,劳动仲裁工资不发是不行的。劳动者遇到工资拖欠问题,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如果仲裁后用人单位仍不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