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转包可否劳动仲裁
前言
非法转包是指承包单位将应当由自己完成的工程违法转包给另一单位实施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仲裁作为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否可受理非法转包案件备受关注。
.jpg)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10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非法转包工程或者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条件,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改正;劳动者有权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8条规定,用人单位非法转包工程或者业务,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劳动者可以请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仲裁受理范围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劳动仲裁机构可以受理以下与非法转包相关的劳动争议:
用人单位非法转包工程或业务,导致劳动者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请求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用人单位非法转包工程或业务,导致劳动者工作环境恶化、劳动强度增加或工资待遇下降等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请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的。 用人单位非法转包工程或业务,导致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的,请求依法赔偿工伤待遇的。 用人单位非法转包工程或业务,导致劳动者被拖欠工资或其他应得款项的,请求支付工资报酬的。
仲裁流程
非法转包案件的劳动仲裁流程与一般劳动争议相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提交仲裁申请:劳动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 2. 受理审查:劳动仲裁委员会对仲裁申请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不符合受理条件的驳回申请。 3. 立案调查:劳动仲裁员对案件进行调查,收集证据,查明事实。 4. 裁决:劳动仲裁委员会根据调查结果和法律规定作出裁决。 5. 执行:对生效的裁决,用人单位应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劳动者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证据收集
非法转包案件的证据收集至关重要,劳动者应积极收集下列证据:
《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 证明用人单位非法转包的证据,如合同、发票、转账记录等。 证明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证据,如工资欠条、工作记录、工伤鉴定书等。
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非法转包工程或业务,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还可能承担行政处罚:
根据《劳动法》第89条,劳动行政部门可以对违法转包的用人单位处以罚款。 根据《建筑法》第63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可以对违法转包的施工单位吊销资质证书。
结语
非法转包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依法通过劳动仲裁维护自身的权益。劳动仲裁机构在受理非法转包案件时,应严格审查证据,依法裁决,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相关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转包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劳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