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鉴定一年后还能仲裁吗
引言
工伤事故后,受害者获得公正合理的赔偿至关重要。工伤鉴定是确定受害者伤残等级和赔偿标准的重要程序。然而,如果错过了工伤鉴定的时限,是否有其他途径维权?本文将探讨根据中国法律,对工伤鉴定逾期一年后还能否仲裁的问题。
.jpg)
一、工伤鉴定时限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职工或者其近亲属也可以在事故发生后一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这意味着,进行工伤鉴定的前提是获得工伤认定。工伤认定的时限为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错过该时限,将无法进行工伤鉴定。
二、仲裁时限
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法定途径。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时限与工伤鉴定时限不同。仲裁时限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而不是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
三、仲裁的范围
仲裁可以解决的劳动争议范围包括:
工伤待遇争议 社会保险争议 解除劳动合同争议 欠薪争议 等
四、逾期一年的工伤鉴定与仲裁
工伤鉴定逾期一年后,仍可以仲裁。仲裁的范围仍然包括工伤待遇争议。仲裁时效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开始计算。
也就是说,即使错过了工伤鉴定的时限,受害者仍然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将依法审理案件。
五、仲裁证据
工伤鉴定逾期一年后仲裁,受害者需要提交相应的证据证明自己遭受了工伤。这些证据可以包括:
医疗证明 诊断证明 事故报告 证人证言 等
六、结论
工伤鉴定逾期一年后还可以仲裁。仲裁时限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开始计算。受害者需要提交相关的证据证明自己遭受了工伤。仲裁委员会将依法审理案件,并对工伤待遇争议做出裁决。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