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工伤认定
引言
工伤认定是劳动仲裁中至关重要的程序,它决定了劳动者是否享有工伤保险待遇。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的法律框架,阐述劳动仲裁中工伤认定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jpg)
法律基础
工伤认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些法律规定了工伤认定的定义、认定原则和程序。
工伤认定定义
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履行工作职责时,遭受事故或职业病伤害,导致人身损害的事件。
工伤认定原则
劳动仲裁中工伤认定遵循以下原则:
法定认定原则:工伤认定以法律规定的条件为依据,由具有法定职权的部门或机构认定。 工伤推定原则: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工作岗位发生事故或职业病伤害,即可推定为工伤,由用人单位举证反驳。 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在工伤认定争议中,用人单位负有举证责任,证明劳动者遭受的伤害不属于工伤。
工伤认定程序
劳动仲裁中工伤认定程序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 提出申请: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 用人单位调查:用人单位负责调查工伤事故发生的情况,收集证据,在30日内完成调查报告。 3. 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在调查报告完成后,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4. 审核认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必要时进行现场调查,在60日内做出工伤认定决定。 5. 劳动仲裁:劳动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决定书后60日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仲裁中的举证责任
在劳动仲裁中,工伤认定的举证责任分配如下:
劳动者:证明其在工作时间、工作岗位发生事故或职业病伤害。 用人单位:证明劳动者遭受的伤害不属于工伤,或者劳动者故意犯罪或自残。
证据类型
劳动仲裁中工伤认定的证据类型包括:
事故报告 医疗记录 工伤保险申请表 证人证言 现场勘验笔录
仲裁裁决
劳动仲裁委员会根据证据审查后,对工伤认定争议做出仲裁裁决。裁决可以认定劳动者遭受的伤害为工伤,也可以驳回劳动者的申请。
结论
劳动仲裁工伤认定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程序。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充分理解工伤认定的法律依据、原则和程序,积极参与劳动仲裁,确保工伤认定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