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中HR做伪证的应对措施
在劳动仲裁过程中,HR(人力资源部门)做伪证的情况并非罕见。面对这一违法行为,劳动者应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收集证据
.jpg)
保留与HR的书面沟通记录,例如电子邮件、微信聊天记录等。 寻找目击证人,证明HR的证词与实际不符。 调取相关文件,如考勤记录、工资单等,以反驳HR的虚假陈述。
向劳动仲裁委员会举报
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举报信,详细陈述HR做伪证的事实、证据和影响。 要求劳动仲裁委员会调查此事,并追究HR的责任。
向法院起诉
如果劳动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处理不当,劳动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提交民事诉讼状,指控HR伪证,并请求法院判决HR承担侵权责任。
中国法律对伪证的规定
《刑法》第三百零五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作伪证、谎报案情,影响司法机关正确处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当事人提供虚假证言或者伪造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训诫、罚款或者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案例
广州市某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诉林某劳动争议案:HR在仲裁庭中提供虚假证词,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北京市某科技有限公司诉张某劳动争议案:HR在仲裁庭中谎称张某旷工,而张某提供了打卡记录等证据证明并未旷工,仲裁委员会判决公司败诉。
注意事项
及时收集证据,避免证据灭失。 举报时提供详细证据和陈述,增加可信度。 如实陈述事实,避免夸大或捏造证据。 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避免采取过激行为。
结论
劳动仲裁中HR做伪证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劳动者应及时收集证据,向相关部门举报或起诉,维护自身权益。中国法律对伪证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并对其设定了相应的刑罚,以维护司法公正和劳动者的合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