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工伤劳动仲裁怎么办
1.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工伤认定、赔偿标准、仲裁程序等内容。充分了解这些法律法规有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jpg)
2. 申请工伤认定
发生工伤后,劳动者应当在30日内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应当在收到申请后10日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材料,由劳动行政部门进行认定。认定为工伤后,劳动者才有资格申请劳动仲裁。
3. 准备仲裁材料
收集以下材料: 工伤认定书 劳动合同 工伤期间的医疗费用收据、诊断证明 其他证明劳动关系和工伤事实的证据
4. 仲裁申请
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申请书应载明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证据清单。
5. 仲裁庭组成
仲裁庭由一人或三人组成,包括一名仲裁员和一名或两名人民陪审员。
6. 仲裁程序
仲裁程序通常包括提交仲裁申请、开庭审理、调解、裁决等阶段。双方当事人均可提供证据、质证、辩论。
7. 仲裁裁决
仲裁裁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履行。对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8. 特殊情况
如果劳动者在工伤后死亡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其近亲属可以代为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仲裁。
9. 法律援助
经济困难的劳动者可以向法援机构申请法律援助,获得免费法律咨询、代理等服务。
10. 注意时限
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自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超过时效的仲裁申请将被驳回。
提示:
及时申请工伤认定至关重要,认定为工伤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和劳动仲裁的权利。 准备充分的仲裁材料有助于仲裁庭准确认定事实、作出公正裁决。 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积极参与仲裁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如果对仲裁裁决有异议,可以在时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