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是否能要回工资
导言 在雇佣关系中,工资是雇员履行劳动义务所获得的报酬。如果雇主未按照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工资,雇员有权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仲裁的定义 劳动仲裁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履行劳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由劳动仲裁委员会依法进行仲裁,解决争议的制度。
.jpg)
劳动仲裁是否能要回工资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下列劳动争议: 工资报酬 劳动报酬给付 补发工资报酬 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因此,劳动者可以因欠薪问题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支付的工资。
劳动仲裁要回工资的程序 1. 提交仲裁申请:劳动者应向所在设区的市级或县级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 2. 立案受理:劳动仲裁委员会对仲裁申请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立案。 3. 开庭审理:劳动仲裁委员会根据案情需要组织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陈述和举证。 4. 调解:劳动仲裁委员会主持调解,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5. 裁决:调解不成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根据查明的事实和证据,做出裁决。
劳动仲裁裁决的效力 劳动仲裁的裁决书具有以下效力: 对雇主和雇员双方均有约束力。 裁决书作出的给付金钱的裁决,从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之日起发生效力。
劳动仲裁要回工资的注意事项 及时提起仲裁:劳动者应在法定时效内提起仲裁,一般为自劳动仲裁权发生之日起一年。 提供充分证据:劳动者应提供能够证明未支付工资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单等。 明确仲裁请求:劳动者应明确提出仲裁请求,即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欠薪的具体金额。 积极参与仲裁:劳动者应积极参与仲裁庭审,陈述和举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论 劳动仲裁是劳动者要回欠薪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仲裁,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支付的工资。劳动仲裁具有高效、便捷、经济等优势,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有效方式。劳动者应及时提起仲裁,积极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