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两孩抚养权诉讼
导言
离婚后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权的诉讼在中国法院中十分常见。当父母双方无法协商一致时,法院将介入审理并依法判定抚养权归属。当涉及两个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分配时,诉讼过程往往更加复杂。
.jpg)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三十五条规定:“夫妻双方协议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诉讼步骤
1. 起诉
一方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请求法院判决子女抚养权归其所有。起诉状应包括当事人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清单等。
2. 调解
法院通常会组织调解,促使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抚养权问题。调解成功则制作调解书,调解不成功则进入诉讼程序。
3. 审理
审理阶段,法院会听取双方的陈述、质证证据,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决。
判决考量因素
法院在判决子女抚养权归属时,主要考量以下因素:
1. 子女的年龄和健康状况 2. 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 3. 子女的意愿(满8周岁以上) 4. 父母的品行和道德素质 5. 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
分案抚养
对于两个未成年子女,法院在考量上述因素后,可能判决分案抚养,即将子女分别判给不同的父母抚养。分案抚养一般只在以下情况下考虑:
1. 子女年龄相差较大或性别不同,不适合共同生活; 2. 父母双方居住地相距较远,不方便共同抚养; 3. 父母双方抚养能力差异较大,无法为子女提供平等的成长环境。
探视权
未得到抚养权的一方父母仍享有探视权,即定期探望子女并与之相处。探视权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决。
执行
法院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抚养义务和探视权。若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判决,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结语
离婚后两孩抚养权诉讼涉及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未来成长,是一场复杂而严肃的诉讼。法院在审理时将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以做出最有利于子女的判决。双方当事人应理性对待诉讼,尊重法律法规,共同为子女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