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的高温津贴
在中国,工伤赔偿制度涵盖了高温津贴,旨在补偿高温环境下作业的劳动者因高温造成的额外支出和生理消耗。
法律依据
.jpg)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高温作业人员在高温天气进行高温作业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高温津贴。”
高温津贴的标准
高温津贴的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并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备案。
通常情况下,高温津贴按以下两个因素计算:
高温津贴标准:由当地政府规定,一般为每小时几毛钱至几元钱不等。 高温津贴发放时间:一般从每年5月1日至9月30日发放,具体时间由当地政府规定。
符合高温津贴领取条件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符合以下条件的劳动者有权享受高温津贴:
在高于35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露天作业满300分钟以上; 在高温季节从事间歇性高温作业(即在高于33摄氏度的工作场所中,从事接触高温时间累计超过120分钟); 在其他高温环境下工作,且经劳动卫生技术机构认定为高温作业。
高温津贴的发放方式
高温津贴由用人单位每月发放给符合条件的劳动者。用人单位未按时发放高温津贴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高温津贴外,用人单位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保障高温作业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这些措施包括:
提供凉水、绿豆汤等降温饮料; 设置休息场所,配备风扇、空调等降温设备;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高温时段;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如遮阳帽、防暑服等。
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高温津贴是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了高温作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时、足额发放高温津贴,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高温作业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劳动者若发现用人单位未按时发放高温津贴或未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