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被降级可以劳动仲裁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职业选择、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社会保险和福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依法参加社会协商和监督”等权利。
降级属于违法行为
.jpg)
国有企业对员工进行降级,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降级属于变更劳动合同中的主要内容,需要征得员工的同意。如果未经员工同意,企业擅自降级,则属于违法行为。
劳动仲裁程序
员工在被降级后,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仲裁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1. 提交仲裁申请:员工应在法定期限内(自收到降级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 2. 仲裁受理:劳动仲裁委员会审查申请,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 3. 开庭审理:仲裁员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开庭审理,听取证据、质证和辩论。 4. 作出裁决:仲裁员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裁决。
仲裁裁决的效力
劳动仲裁裁决对当事人双方均有约束力,必须履行。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赔偿标准
如果劳动仲裁委员会认定企业降级行为违法,则可能会要求企业赔偿员工因此造成的损失,包括工资损失、精神损害赔偿等。赔偿标准由劳动仲裁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举证责任
在劳动仲裁中,举证责任由提出主张的一方承担。因此,在降级争议中,员工需要提供证据证明企业未经其同意擅自降级。企业则需要提供证据证明降级符合法律规定。
注意事项
1. 员工应注意及时提交仲裁申请,以避免错过法定期限。 2. 员工收集相关证据,如书面降级通知、劳动合同、工资单等,以证明企业降级行为违法。 3. 员工可以考虑聘请律师协助处理劳动仲裁,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结论
国有企业对员工进行降级属于违法行为,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仲裁委员会将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裁决,要求企业赔偿员工因此造成的损失。员工应注意及时提交仲裁申请、收集相关证据,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