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期间是否可以进行劳动仲裁
引言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后,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予以暂予释放,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按照指定的方式和期限到指定的地点接受讯问、调查、出庭受审的一种强制措施。而劳动仲裁则是劳动争议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向仲裁委员会申请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法定救济途径。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可以进行劳动仲裁呢?本文将结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
.jpg)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羁押期间,可以委托辩护人,也可以自行提出辩护。”其中,“提出辩护”包括提出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申请停止侦查或者审判以及其他申辩等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因同一劳动争议同时向人民法院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解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分析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或者自行提出申辩,包括申请劳动仲裁。
2.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为劳动争议当事人,有权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解决劳动争议。
3. 劳动争议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法院不得直接受理。
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提出劳动仲裁的权利。劳动仲裁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不得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实践操作
在实际操作中,取保候审人员进行劳动仲裁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 委托辩护人或者自行申请:取保候审人员可以委托辩护人为自己申请劳动仲裁,也可以自行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
2. 提供相关材料: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应当提供劳动合同、工资条等能够证明劳动关系存在以及劳动争议事实的材料。
3. 遵守仲裁程序:取保候审人员应当遵守劳动仲裁程序,积极参加仲裁庭组织的调解、仲裁活动。
4. 及时提起诉讼:如果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应当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结语
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申请劳动仲裁的权利。不过,应当注意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和仲裁程序。这样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争议的公平公正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