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有劳动仲裁吗?
导言 劳动仲裁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否享有劳动仲裁的权利呢?本文将从中国现行法律体系出发,对大学生能否提起劳动仲裁进行分析。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仲裁适用于“因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然而,《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明确指出,“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劳动关系”。
.jpg)
大学生与劳务关系 大学生在校期间一般与学校或实习单位建立的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劳务关系是指当事人一方(劳务提供者)按照另一方(劳务接受者)的指示或监督提供劳务,而劳务接受者支付报酬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大学生劳务关系的特点 与劳动关系相比,大学生劳务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时间短暂性:大学生劳务关系通常仅限于实习期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学习目的性:大学生实习主要目的是获取实践经验,而非为用人单位创造利润。 报酬性质:大学生的实习报酬一般以补助或津贴的形式发放,而非工资。
仲裁受理范围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法》)的规定,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因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包括因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由于大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因此,不属于《劳动争议法》规定的仲裁受理范围。
特殊情况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对特殊情形的劳动关系做出了规定,即因完成一定工作而专门用工的,视为劳动关系。如果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从事的工作符合该条件,则可以认定为劳动关系,并享有劳动仲裁的权利。
实践中认定争议 在实践中,劳动仲裁委员会对大学生能否提起劳动仲裁的认定存在分歧。有的仲裁委员会认为,只要大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就可以提起劳动仲裁;而有的仲裁委员会则坚持《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认为大学生不属于仲裁受理范围。
完善措施 为更好地保障大学生的劳动权益,建议采取以下完善措施:
明确大学生实习的法律性质: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明确大学生实习的法律性质,并完善对大学生实习权利的保护机制。 加强对大学生实习的监督和管理: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实习的监督管理,确保实习在安全和规范的环境中进行。 建立大学生实习仲裁机制:建立专门针对大学生实习争议的仲裁机制,为大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救济途径。
结语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大学生一般不享有劳动仲裁的权利。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大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则可以提起劳动仲裁。为进一步保障大学生的劳动权益,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并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实习仲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