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工伤人员怎么办理劳动仲裁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3-25 浏览量:539

工伤人员办理劳动仲裁流程指南

引言

工伤事故不幸发生时,工伤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有效途径,本文将详细介绍工伤人员办理劳动仲裁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工伤人员怎么办理劳动仲裁

一、申请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伤人员符合以下条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已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因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导致劳动能力下降; 与用人单位就工伤待遇等争议无法协商一致。

二、申请时效

工伤人员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为1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逾期申请的仲裁请求,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三、申请材料

申请劳动仲裁时,工伤人员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劳动仲裁申请书 劳动合同或其他证明劳动关系的文件 工伤认定书或职业病诊断书 用人单位拖欠待遇的证据(如有) 身份证明文件

四、申请流程

1. 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申请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伤人员可以向其工作所在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2. 审查仲裁申请

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将审查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符合法定条件。

3. 受理仲裁申请

仲裁委员会审查通过后,将正式受理仲裁申请,并向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用人单位)送达受理通知书。

4. 组成仲裁庭

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其中一名为审判人员,两名为人民群众代表。

5. 开庭审理

仲裁庭经过调查取证后,将组织开庭审理。申请人、被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可以参加庭审,并提交证据、陈述意见。

6. 裁决

经过庭审,仲裁庭将对案件进行评议,并做出裁决。裁决书一经送达当事人即发生法律效力。

五、注意事项

及时申请:工伤人员应在得知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被侵害之日起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以避免时效丧失。 准备证据:工伤人员应收集工伤认定书、职业病诊断书、医疗费单据、工资发放记录等相关证据,以支持仲裁请求。 申请援助:如果工伤人员因自身原因难以申请劳动仲裁,可以向工会、劳动保障部门或律师寻求帮助。 遵守程序:工伤人员应按照仲裁委员会的规定提交申请材料、参加庭审等程序,以保障仲裁顺利进行。

结论

工伤人员办理劳动仲裁是一项法律权利,对于维护工伤人员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工伤人员应及时依法申请仲裁,积极准备证据,争取公平合理的待遇。仲裁委员会将本着依法 仲裁、公平公正的原则,公正审理工伤争议案件,保障工伤人员的合法权益。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