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劳动仲裁程序
引言
劳动仲裁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时,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机构居中调解或裁决,解决争议的一种法定途径。在我国,劳动仲裁主要由劳动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负责。
.jpg)
申请程序
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应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仲裁委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载明以下内容:
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所、联系方式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 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的具体请求 证据清单
受理及调解
仲裁委收到申请后,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如申请符合受理条件,仲裁委将在五日内立案并通知双方当事人。
仲裁委将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成功,仲裁委将制作调解书,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仲裁程序
若调解不成功,仲裁委将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仲裁。仲裁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开庭审理:仲裁委将双方当事人传唤至指定地点进行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可以提交证据、进行陈述和辩论。 质证:仲裁员将对证据进行逐一质证,核实证据的真实性和关联性。 陈述总结:双方当事人对案件的事实、理由和请求进行总结陈述。 评议和裁决:仲裁员对案件进行评议,根据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裁决。
裁决
仲裁裁决一般在开庭后三十日内作出。裁决书应载明以下内容:
案件的事实认定 适用法律和依据 仲裁理由 裁决结果
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约束力。
执行程序
若用人单位拒不履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将对裁决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将依法强制执行。
特别规定
对于特殊情况,法律有特别规定。例如:
集体劳动争议,应由工会代表劳动者进行仲裁。 有劳动关系的公务员,劳动争议应由其所在单位的上一级机关负责调解或仲裁。 涉外劳动争议,应依照《劳动合同法》和相关国际条约处理。
结语
劳动仲裁程序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公平公正的法律保障。劳动者应及时行使劳动仲裁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