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未上诉如何赔偿
在中国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中,劳动仲裁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可以通过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来解决。仲裁员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证据,对争议做出裁决。
仲裁裁决生效后,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如果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决,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提起上诉,则一审裁决自动生效。
.jpg)
生效的仲裁裁决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裁决履行义务。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期履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对于未上诉的仲裁裁决,用人单位应当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计算方式如下:
经济补偿金: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未休年假工资:按照劳动者应享有的年假天数,乘以其日工资计算。 加班工资:按照劳动者加班的时间,乘以其小时工资计算。 其他应付的工资报酬:如拖欠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可以通过查封、扣押、冻结用人单位的财产等强制措施,促使用人单位履行赔偿义务。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仲裁未上诉的赔偿金支付期限为15日,而劳动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为一年。因此,劳动者应当及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免错过申请期限。
以下是劳动仲裁未上诉赔偿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2条: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法》第85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劳动法》第49条: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支付劳动报酬。
劳动仲裁未上诉的赔偿金支付期限为15日,用人单位应当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按时支付。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