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交工资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适用法律
《劳动法》第91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其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jpg)
1.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2.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3. 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4. 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5. 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申请劳动仲裁程序
1. 准备材料
劳动合同或其他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材料(如工资单、社保缴费记录等) 拖欠工资的证明材料(如工资流水账单、未发工资通知等) 其他相关证据(如与用人单位沟通的记录、证明证人证言等)
2. 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
申请人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申请时需要填写仲裁申请书,并附上上述准备的材料。
3. 办理立案
仲裁委员会经审查申请材料,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双方当事人。 仲裁委员会可能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或完善证据。
4. 开庭审理
仲裁委员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开庭审理,查明事实、听取陈述和质证。 当事人可以聘请律师参加仲裁程序。
5. 调解或裁决
在仲裁过程中,仲裁委员会可以进行调解,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 调解不成的,仲裁委员会将根据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作出仲裁裁决。
裁决的效力
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法律约束力。 用人单位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履行裁决确定的义务。
执行裁决
用人单位拒不履行仲裁裁决的,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强制执行仲裁裁决,并根据情节处以罚款或拘留。
注意事项
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为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 仲裁申请材料需要清晰、完整、真实。 申请人应当积极收集证据,支持自己的仲裁请求。 如有必要,可以聘请律师协助处理劳动仲裁事宜。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除了申请劳动仲裁外,申请人还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