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律师入驻

劳动争议要先仲裁吗

法诠网官方发布于:2024-03-22 浏览量:116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在中国

引言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合同的履行或终止而产生的纠纷。在处理劳动争议时,仲裁往往是诉讼前的必经阶段。本文将围绕“劳动争议要先仲裁吗”这一主题,结合中国的法律规定,进行深入探讨。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包括调解和仲裁两个阶段。调解阶段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持进行,仲裁阶段由劳动争议仲裁庭裁决。

劳动争议要先仲裁吗

劳动争议先仲裁的原则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由此可见,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首先应当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才可以申请仲裁。仲裁裁决后,当事人仍不服,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原则被称为“先仲裁后诉讼”原则。

先仲裁的理由 要求劳动争议先仲裁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专业性强:劳动争议涉及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等专业性较强的法律问题,仲裁委员会拥有处理劳动争议的专门知识和经验。 便捷高效:仲裁程序简便快捷,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可以迅速解决劳动争议,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劳动关系稳定:仲裁可以通过调解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避免劳资纠纷的激化,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例外情况 虽然劳动争议一般要先仲裁,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无需事先进行仲裁,例如:

仲裁委员会不具备管辖权。 仲裁程序严重违反法定程序。 仲裁裁决明显不公。

仲裁的管辖权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下列劳动争议有管辖权: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因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因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及其附加收益发生的争议; 因劳动安全卫生、职业病预防和尘肺病防治发生的争议; 因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发生的争议; 因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发生的争议; 因劳动合同终止后、因执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结论 在中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中,当事人一般要遵循“先仲裁后诉讼”的原则。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具有专业性强、便捷高效、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优点。但对于某些例外情况,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妥善运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可以保障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本文不代表法诠网全部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