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劳动合同能仲裁吗?
引言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根据中国法律,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存在的必备条件。然而,在实践中,部分用人单位因各种原因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能否就劳动权益争议提起仲裁,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jpg)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下列劳动争议:……(一)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这意味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仅受理涉及劳动合同的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该条规定并未表明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就丧失了其劳动关系的存在。
司法实践
对于无劳动合同能否仲裁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无劳动合同不能仲裁。这种观点认为,劳动合同是仲裁受理的先决条件,没有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就不存在,也就没有仲裁的法律依据。
第二种观点认为无劳动合同可以仲裁。这种观点认为,劳动关系的存在并不完全以劳动合同为唯一依据。劳动关系的成立可以从其他方面予以认定,如是否存在用工事实、用人单位是否向劳动者支付报酬等。因此,即使没有劳动合同,劳动者也可以就劳动权益争议提起仲裁。
最高法院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在多个司法解释中均表达了对无劳动合同仲裁的肯定态度。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规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劳动者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中涉及劳动合同期限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履行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且双方均认可其效力的,视为双方已订立劳动合同。”
仲裁机构的处理
在实际仲裁中,仲裁机构一般会根据以下因素来判断是否存在仲裁管辖权:
是否存在用工事实; 用人单位是否向劳动者支付报酬; 劳动者是否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监督; 其他可以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
结论
根据中国的法律和司法实践,即使没有劳动合同,劳动者也可以就劳动权益争议提起仲裁。仲裁机构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判断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从而确定是否具有仲裁管辖权。因此,劳动者在遇到劳动权益纠纷时,即使没有劳动合同,也不应放弃仲裁维权的途径。